桂东:深化“五个到户” 畅通社会治理“最后一步”
2021-11-29 11:07:16          来源:法制周报 | 编辑:刘建军 | 作者: 邓力波 黄海涛 | 点击量:18118         

法制周报讯(通讯员邓力波  黄海涛)今年以来,桂东县社会治理以“五个到户”试点工作为抓手,大力推行社会治理创新,集思广益创新探索,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党员联系到户 深化党员群众鱼水情

按照“家家党员联、户户见党员”的要求,既突出党员引领社会治理,又创新管理模式。“机关+农村”结对。107个机关单位党组织和113个村(社区)党组织结成对子,全县机关在职党员、乡镇(场)党员、村(社区)党员(含驻村工作队党员)及有帮扶能力的农村党员共计3800多名党员全覆盖联系服务4.9万多户群众。“党员+村务员”组团。全力推进“一网治理”工程,将联户党员统一编入666个“一网治理”网格,与1300多名“村务员”(网格员)开展“组团式”服务,党员引领带动“村务员”做好护林、护水、护路、环卫和安全劝导等工作,发挥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维稳信息员等职能作用,有效打通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在家+在外”互联。按照流入地划分原则,流动党员与在桂党员共同联系外出户,实现双重联系。截至目前,全县创建流动党员联系服务务工群众微信群31个,在广东、江西等地组建流动党员联络站17个,联系流动党员1000余名,服务外出务工群众1万余名,切实增强了流动党员的使命感和归属感,也为“引老乡、回家乡、建故乡”活动厚植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民情走访到户 摸准急难愁盼百姓心

精细记录“民情日记”。党员干部逐户发放“联系卡”,重点了解群众家庭情况和现状。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微信等形式与群众建立经常性联系,每月电话联系不少于1次,每季度入户走访不少于1次,重点做到“五必讲、五必访、五必记”,确保“民情日记”记录精细、反映问题符合实际,全县累计收集民情民意720多条。常态开展“农家访谈”。县级联点领导干部和县直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季度到镇村开展至少一次“农家访谈”,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每月到所辖村组开展一次“农家访谈”,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农家访谈”110余场次、“屋场会”60余次,113个村级党组织召开民情碰头会400余次,12个乡镇(场)党委召开民情分析会30余次。动态回应“热点问题”。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逐一建立《民意办理台账》,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实行销号管理,定期跟踪落实,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着落。通过定期汇总和更新全县“民情台账”,及时通报问题解决进度、形成任务交办清单,坚持因势利导、因情施策,确保管理精细、服务精准。活动开展以来,回应解决问题510多个。

政策落实到户 广树惠农惠民风向标 

编印“口袋书”。对全县惠民政策进行梳理,编印成《惠民政策摘要口袋书》,联户党员根据群众实际,有针对性地向群众精细政策解读,全县累计发放《惠民政策摘要口袋书》5万余本,开展“送法下乡”200余人次,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5次,开展“送科技下乡”170余人次,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30余次,受理贷款签订资金意向需求300万元。填写“明白卡”。通过联户党员上门解读,让群众清楚已享受的政策,并将群众享受的政策如实填入《惠民政策明白卡》,若发现政策有未及时兑现和遗漏的情况,由联户党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跟踪落实,把政策、法律知识和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千方百计提升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严明“奖罚令”。不定期开展“四不两直”督查督导,进一步明确“党员联系、乡村组织、县级统筹”的分级负责、层层推进工作机制,每年在村(社区)党组织中评选一批“红旗党支部”和“后进党支部”,评选结果与村(社区)“两委”干部当年绩效报酬及结对的县直单位年终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产业对接到户 激活乡村振兴聚宝盆

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强党建、促产业(就业)、富群众”良好格局。突出支部领航。强化机关党支部引领作用,带动村(社区)党组织谋划全村大产业,抓细群众小产业。通过支部搭桥、村社联动、干群联手的方式,带货销售农副产品。探索“产业党小组”或“功能型党支部”模式,将有相同产业发展意向的党员编入同一党小组,以支部活动开展带动群众增收。注重党员引路。联户党员在联系过程中采集劳动力就业意愿,引导农户参与职业技能培训,联系扶贫车间和园区企业吸纳农户就近就业,帮助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群众办理创业担保贴息贷款,截至目前,全县组织各类招聘会4场次,引导农村待业群众就业460余人。强化“双培双带”。积极发现和引导群众中的致富能人向党组织靠拢,将其培养成为党员致富带头人。强化有致富能力农村党员的奉献精神和帮扶意识,带动身边群众共同致富。新培养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273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300余名,开发中药材、茶叶、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超过65万余亩,康养旅游民宿增长至620余家,旅游综合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精准服务到户 搭建社会治理连心桥

普遍性项目多点开花。对于普遍性质的实事项目,在收集群众可行性建议后,按照“四议两公开”要求实施,全县通过“四自两会三公开”实施小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项目11个,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问题。特殊性问题对症下药。面对特殊困难群体和个性化问题,联户党员主动上门进行服务,为390余名高龄、残疾、重病群众提供了养老保险认证上门服务,为750余名“低保户”“五保户”提供了上门年审核实服务等。多样性矛盾迎刃而解。注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三不”目标以及邻里关系和睦、问题化解和谐、群众交流和气、家庭生活和美的“四和”目标,全县累计调解邻里纠纷260多起,化解各类矛盾43个。

责编:刘建军

来源:法制周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